首页>茶油设备>柳永写的《望海潮》写出了江南怎样的特色?

柳永写的《望海潮》写出了江南怎样的特色?

来源:www.lps114.com.cn   时间:2024-06-18 22:50   点击:43   编辑:niming   手机版

一、柳永写的《望海潮》写出了江南怎样的特色?

江南的繁华景象。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一】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二、在王冕作的诗【白梅】中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白梅》

--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赏析:这首诗歌咏了白梅的高洁品格。她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诗人既是咏物,也是歌咏人的精神品格。

从诗歌大的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探梅,寻梅,最佳去处是远山幽水,荒村古寺。在旷远静寂的冰天雪地之中,一树寒梅,傲然兀立,既显出梅的千般风韵,万种精神,同时,映照出那些身处逆境却守志如玉儒生的情怀。

三、汪曾祺写的四方食事的主题特色?

(一)关于汪曾棋的散文

     汪曾祺的散文在取材上自由自在,具有无拘无束的散漫性;营造气氛来书写情感,具有天然的随意性。但他更多的则是表现出他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首先是他散文的滋润观。滋润观表现在两个方面:1.是全方位的一种审美自觉。汪曾祺的散文讲历史讲掌故、讲花草虫鱼、讲四方食事,尽管不是有意识的以说教为目的,也不是以某种价值来取舍,但却是自觉的以滋润为前提。比如《四方事实》中的《口味篇》,他海阔天空,从内蒙的吃羊肉讲到家乡的虾,再从云贵川的辣延伸到山东吃葱。无边无际的事实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却又把一个美好的愿望:“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深埋其中,让读者在悠闲享受之中又得到一次宽容的滋润。2.滋润的最终目的是文化的休息。这种文化的休息的内涵一是带有文化气息的,二是健康的,三是悠闲的。汪曾祺认为,散文应该向读者提供文化的休息,因此他的散文创作动机非常善良。他的作品的内在情绪是欢乐的,即使是写一些痛苦的话题。如身体上要命的牙痛,他都会“泰然处之,而且有点幸灾乐祸的想:我倒看你疼出一朵什么花来!”汪曾祺虽然信奉他的不伤感,但他绝不是一个娃哈哈式的开口笑菩萨,一个施舍廉价微笑的老头。他虽然常带微笑??因为他要读者到他的散文的宁静港湾里来悠闲一会,但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五味俱全,五光十色的生活。不由得叫你在悠闲中增长一点知识。

     其次是他的审美理想:以和为贵,在平等和宽容中实现和谐。

汪曾祺的散文崇尚和谐,这和他的滋润散文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他要让他的读者到他的散文中来作文化休息,这个天地的和谐就变得格外重要了。汪曾祺比较克制和宽容。他长期生活在北京胡同中,对于精义是忍的胡同文化比较熟悉。但他并不是一味迁就胡同文化,而是用他的水性对胡同文化进行改造,形成汪氏的胡同味。这种改造说起来并不奥妙,就是崇尚平等,以此把他的宽容和胡同文化中的消极的忍划清了界限。尽管这种平等崇拜是朴素的原始的,但却使汪曾祺的创作富有生命力,变得积极生动起来。如在《林肯的鼻子》中,它对美国人喜欢摸林肯头像的鼻子(因为摸了会有好运气)感慨无比。发出了“谁的鼻子都可以摸,林肯的鼻子也可以摸。没有一个人的鼻子是神圣的”的呼喊。并由此延伸出这样的结论:“自由是以平等为前提的。在中国,现在很需要倡导这种created equal的精神。(选自范培松《<汪曾祺散文选集>序言》。)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评论
    共 0 条评论
本站所发布的全部内容源于互联网搬运,仅限于小范围内传播学习和文献参考,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qq:2850716282@qq.com
山茶油 滇ICP备2021006107号-532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