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苗木百科>南京市的市花啥?

南京市的市花啥?

来源:www.lps114.com.cn   时间:2022-04-22 05:34   点击:1951   编辑:niming   手机版

南京市市花--梅花,1982年4月19日南京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讨论决定,命名梅花为南京市市花、梅花具有雪松相似的品格,能经受风雪严寒的考验。

梅花的价值和栽培技术 中国农林科技网 08:41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梅是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别名春梅、干枝梅、合汉梅、白梅花、绿萼梅、绿梅花。原产于中国,在我国自然分布范围很广,北自秦岭南坡、西起西藏通麦、南至云南、广东,共有16个省区有梅的自然分布。梅花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在黄淮、长江及珠江流域。梅花瓣娇小玲珑,红色花色如烈焰般艳丽、白色花色如洁白的羽毛、绿色的花色如白色盘中碧绿的玉石。梅花冰清玉洁,纯贞高雅,是冬春季重要的观赏植物花卉。梅花在很多的园林、庭院、公园等地方被广泛种植,园林中搭配岁寒三友、松柏和竹子与梅花相互映衬。梅花可孤植、丛植、群植或自然配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美化庭院环境,有重要的观赏价值。

梅株高约5~10m,树干灰褐色,小枝细长绿色无毛。叶卵形或圆卵形,花芽着生在长枝的叶腋间,白色至水红,也有重瓣品种。核果近球形,味酸,绿色,花期12~3月,果期5~6月。梅花喜充足的光照和温暖湿润的气候,萌芽发枝力强,较耐修剪,耐瘠薄,耐寒,耐旱,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在表土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底土稍黏的湿润土壤上生长。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制成话梅、梅干等各式蜜饯和梅酱、梅膏等物。果子入药,具有解热镇咳、驱虫止痢的功效。花、根入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梅木质坚韧硬重、纹理细腻,色泽好,是用于手工艺雕刻的重要材料。

梅花的育苗技术

(1)嫁接:用杏或山杏做砧木,嫁接成活率高,且耐寒力强。通常用切接、劈接、舌接、腹接和靠接的嫁接方法,在春季砧木萌动后进行,腹接还可以在秋季进行。也可利用冬闲,用不带土的砧木在室内进行舌接。靠接多用于果梅老桩与梅花幼树,2~4月或6~8月均宜。芽接多于6~9月进行,常用盾状芽接法,成活率很高。

(2)扦插:长江流域一带应用较多,因冬季潮湿而不太冷,可保证一定成活率。选1年生长10~15cm粗枝做插穗,大部分插入土中,外露一芽。床土应疏松而排水良好,露地扦插后浇水一次,不必覆盖。

(3)播种:主要用于培育砧木和新品种。6月收成熟种子,清洗晾干,进行秋播。如春播,应混湿沙层积。育种用的以夏播为好。

梅花的栽培技术

⑴露地栽培:在园林绿地中作露地栽培,北方宜于春植,一般用2~5年生大苗,并对地上地下部分做适当修剪。大面积栽植时应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阳坡、半阳坡,株距3~5m。挖穴施基肥后,再定植和浇水。小苗裸根移植,大树务必带土球移植。梅树萌芽力强,需疏剪为主,短截为辅,适当整形修剪过多枝条。夏季抹芽、摘心,以调节长势,加速树冠形成。秋季至初冬施基肥,含苞前施催花肥,新梢停止生长前,适当控制水分,并施花芽肥以促进花芽分化。

⑵切花栽培:在露地成片栽植,母株株行距3×3m,主干分枝点留约30cm,并适当重剪。多施肥料,促发花枝,供瓶花及其他花卉装饰之用。适做切花的品种要求其长势健旺,着花繁密。

⑶盆景培养:梅花耐整形修剪,发枝力强,花芽形成容易,特别适宜盆景培养。先将经多年栽培的苗木于年底上盆。盆土宜疏松肥沃,最好是微酸性,盆底加施底肥。栽前栽后均需加以整形和修剪。制作盆景时可对梅株进行较强的修剪,灌水要及时。当新枝长至30cm时,则要适当控制水分,增施追肥,以促进花芽分化,花前先置于冷室向阳处,含苞待放时移至室内观赏,花后强度短截,移至露地培养,恢复元气,增强生长。

⑷花期控制:梅花对温度变化很敏感,宜于打破休眠,促使提前开花。要在元旦、春节开花,可于节前一个月,将经过秋冬低温,花芽已充分休眠的盆景、盆栽和大枝切花置于温室。室温10℃以上,经常洒水保持空气湿润,给予充足阳光。花蕾露色后移至低温处,即可维持10~20天不开。若给予10~20℃温度,一周左右即可开花。梅花初开后,宜将室温调节至10℃左右,以使花期延长。使梅花与“五一”节开花,可将盆梅置于略高于冰点的冰室中,延至翌年4月中上旬逐渐移出室外。欲提前于国庆节开花,则要在新梢长至30cm时及时控制水分,重施追肥,并摘除全部叶片,然后依次给予低温和增温处理,以促使新形成的花芽于国庆节开放。

关注中国农林科技网,在主界面下方点击官网申请注册会员,免费发布供求信息。关注公众号:中农科技网,浏览海量农林资讯,实用技术!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评论
    共 0 条评论
本站所发布的全部内容源于互联网搬运,仅限于小范围内传播学习和文献参考,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qq:2850716282@qq.com
山茶油 滇ICP备2021006107号-532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