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茶文化在中国如此重要?
因为我国是第一个发现茶叶的国家,其次才是东南亚。第一本写茶的书就是陆羽的茶经。
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贯穿了中华文化始终。自上古时期,就有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再到唐代陆羽的茶经,最后到今天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据统计,全球超过10亿人从事与茶相关的工作,饮茶人口超过20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自古以来就与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对外交往发展密切相关。“以茶叙事”“茶礼”频频出现在各种重要的外交场合,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互鉴。千年来,茶文化为何在中国经久不衰?中国茶文化又在大国外交中扮演了什么重要角色?一起来看。
千年来,中国茶文化为何经久不衰?
茶,既是一片凝结着中华民族劳动智慧的树叶,也是一杯回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健康饮品,还是一份历史悠久的绿色文化遗产、一张呈现给世界的闪耀中国特色的名片。
茶,起源于中国,初为药用。《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解之”,东汉华佗《食经》也有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都体现了早期茶的医学价值。人们将茶作为药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茶的药性较弱,却具有提神醒脑的功用,因此茶逐步转为一种饮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民族即已开始饮茶,到秦汉时期饮茶之风逐渐传播开来。至汉代,伴随着成套茶具的出现,饮茶的基本流程得以形成。到了唐代,“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的陆羽著《茶经》,对茶道与茶艺进行系统阐述,标志茶文化达到新的高度。在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宋代,茶文化广为流传,点茶和斗茶之风开始兴盛。明代,饮茶流程大为简化,由煎煮法改为冲泡法,促进了花茶、乌龙茶、红茶等诸多茶种的兴起和发展。到了清代,中国茶已誉满全球,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一应俱全。时至今日,茶的种植和加工仍在不断精进之中。
中华茶文化独具特色,不仅体现在悠久历史的种茶、制茶、饮茶等茶事上,更体现在形式多样的茶礼、茶会、茶宴上。中国自古以来即为“礼仪之邦”,素喜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斟茶礼、持杯礼、座次礼、奉茶礼、叩指礼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华传统礼仪规范。在茶会、茶宴方面,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便将“客坐设茶”作为普遍的待客之礼,可见以茶待客的礼仪源远流长、由来已久。到唐朝,以茶待客已成为全国性的礼俗。
茶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积淀出千姿百态、各具风采的茶俗,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大碗茶盛行于北方,凉茶则多见于南方。江浙一带喜饮龙井茶,闽粤台等地偏好小杯啜饮功夫茶,而川渝地区保留着喝盖碗茶的习俗。各族人民也形成了颇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诸如白族三道茶、苗族菜包茶、布朗族酸茶、哈尼族煎茶、佤族烧茶和擂茶、藏族酥油茶等。
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华茶文化,在以茶事、茶礼、茶会、茶宴、茶俗等为代表的行为文化层面,众彩纷呈、独具特色、自成体系,不仅保留了既有的特色,而且传遍五洲,不断吸收着新元素,生动演绎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正因为如此,谈到中华茶文化,茶是包容的,中华文化是包容的,一个“和”字跨越时空、跨越国界,正所谓“和而不同,茶和天下”。自唐宋以来,中华茶文化跨出国门,与异国他乡原有的文化要素融合,最终演绎出具有鲜明异域特色的茶文化新乐章,内涵更丰富、色彩也更为艳丽。
中华茶文化可以融入当地的饮食文化,一如美国人爱好冷饮,便在茶水中加入冰块、冰屑或刨冰,配上糖、柠檬片、果汁和酒等调味品,成为冰茶;英国人在茶中加入牛奶和糖,调出了英式红茶,配上茶点在下午时间享用,形成了著名的英伦下午茶文化;非洲人习惯在茶中加入薄荷与方糖,制成炎热酷暑中的甘醇清爽的饮品。中华茶文化可以融入当地的礼仪文化,一如高丽五行茶礼展示的是向茶圣炎帝神农氏神位献茶典礼。中华茶文化可以融入当地的政治宗教信仰等人文元素,一如日本沿袭了唐代传统的制茶技艺,形成了仪式繁复的抹茶道、煎茶道等日本茶道。中华茶文化与世界各地的万千景象同存共生,这就是独具特色、和而不同的中华茶文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