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粮食产量是怎样统计出来的?
国家粮食产量是怎样统计出来的?
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任何国家都不敢掉以轻心。我们经常看到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国粮食产量,那么,这些数字是怎样来的呢?在计划经济年代,粮食种多少亩、种什么品种,都是按照国家计划执行。粮食收获后,由农村生产队逐一检斤过秤,将总产量经过大队、公社、县、省等逐级上报,国家的统计数据自然十分准确。再加上那个年代,人的作风扎实的多,人品老实的多,没有人去弄虚作假,也不敢弄虚作假。
改革开放了,农村土地都分给了农民。种多少、种什么,都是农民自己说了算。每年产多少粮食,农民没有义务上报。即使上报也不准确,因为,千家万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很难搞清楚。再加上各级官员的作风大不如从前了,虚夸之风盛行。所以,依靠层层上报要搞清楚粮食产量相当困难。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这样的情况,一说粮食多了大家都嚷“卖粮难”,其实没有那么严重;一说粮食紧张了都叫缺粮食,其实也没有那样严重。
如何使粮食统计接近真实,还是要依靠科学的手段。据国家统计局一位领导最近在讲座中透露,中国的粮食产量是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抽样调查获得数据。国家统计局在全国800个县设立了调查队,占全国总县数大约三分之一。对粮食的种植,采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扫描,得出比较准确的种植面积数据。然后,由分布在800个县的调查队现场采样。以小麦为例:在小麦成熟季节,每个县随机抽出一个乡一个村一块地的一平方米面积。组织人进行收割,晾晒或烘干达到标准后,进行称重。包括千粒重、总重量等指标。然后,将数据输入数学模型中,即可计算出全国小麦的产量。也可以说,用800平方米的面积实际产量作样本,计算出全国的总产量。这种方法准不准?应该准,因为全球都在采用,肯定有科学道理。何况,准是个相对概念,小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我们现在很多抽样统计,包括全国人口统计,不都是这样来的吗?
由此,我想到工业品的统计结果,也许还不如农产品。农产品可以使用卫星遥感技术,因为它们裸露在大地上。可以现场抽样计算,因为容易选点。但是,工业品没有这样容易。如:国家公布2008年共生产电脑1.37亿台。数字怎么来的,不外乎:一是制造业企业上报,体制内企业可以,非体制内企业数据拿的到吗、准确吗?二是推算,按照关键部件,如CPU、显示屏等推算。这些关键部件,有相当一部分用于旧电脑更新、维修使用了,还有不少DIY装机,这部分几乎没有办法统计。所以,我主观的认为,工业产品的统计数字准确率,会低于农产品,这就是现实。
这里,有一个明显的体制问题,发达国家的行业统计是由各类行业协会承担,他们为了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统计,他们有对行业深刻的了解和理解,他们有自己的渠道和办法,这种统计结果会准确的多。同时,大量的社会调查机构,也为社会统计提供了技术或者数据支持。我们是由政府负责统计,面对那么多行业不可能都精通,再加上市场经济体制后变化难于适应。所以,统计的准确程度偏差会比较大。
从一个粮食产量的统计,可以联想到中国体制的弊端。事实就是如此,需要我们改革的地方还很多。关键是我们要看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果真如此,我们还是大有希望的!
2009年3月18日鲁瑞清lao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