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 半社会主义性质
一、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 半社会主义性质
B半性质。
中国农业改造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这个考题考查的是这几个阶段所采取的形式的属性。
“土地等生产资料属于农民个体所有的互助组具有萌芽性质;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初级社具有半性质;土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高级社具有完全的性质。”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发展出了他们的理论体系,亦认为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
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形成;手工业者和农民的两极分化速度加快,资产者和无产者两支新生的阶级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扩展资料: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空想产生的现实前提。16世纪的西欧,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劳动分工的细化,促进了商品生产;新航路的开辟,新大陆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利益根本对立的两大阶级,它们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矛盾与斗争。
最初,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斗争是表面的,他们并不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不理解自己遭受剥削和奴役的真正原因,他们采取的斗争方式,多是本能的反抗和消极的抵制,往往把工厂和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采取破坏工厂、捣毁机器的行动。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也是空想产生的直接思想材料。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的一些代表人物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即启蒙运动。
他们运用理性论的思想武器,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维护这种制度的宗教神学进行猛烈批判。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好了舆论准备,而且促进了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意识的觉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B半性质。中国农业改造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这个考题考查的是这几个阶段所采取的形式的属性。“土地等生产资料属于农民个体所有的互助组具有萌芽性质;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初级社具有半性质;土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高级社具有完全的性质。”
在农业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半性质 。
应该是B ,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1949年就结束了
B. 半性质。
二、在农业合作化进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形式是
在农业合作化进程中具有半性质的组织形式是初级合作社。
农业进行改造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53年底以前,主要发展互助组,具有萌芽性质。第二阶段从1954年到1955年下半年,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初级社以土地人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人股分红相结合,耕畜和大农具也付给一定的报酬,具有半性质。
第三阶段从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底,进入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转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具有完全的性质。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的提前实现,标志着我国对农业的改造基本完成
初级合作社: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在互助组的基础上,以个体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半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
它的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实行统一经营;社员参加集体劳动,劳动产品在扣除农业税、生产费、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用之后,按照社员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及入社的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多少进行分配。
发展状况:
以主要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农民合作的经济组织,简称“初级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有的地区开始试办。
1953年发展到15053个,参加的农户27.2万户。最多时(1956年1月),达到139.4万个,参加的农户10668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0%。
以后,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大量转变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全国75.6万个农业合作社中,还有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1.6万个,到1957年仅存3.6万个。
三、在农业合作化进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形式是
在农业合作化进程中,具有半性质的组织形式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简介: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又称农业合作社,是指农民,尤其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及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遵守合作社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
二、主要作用:
1、改善微观经济基础:
根据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和中国的实际,在不改变农户作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前提下,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建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就能降低单个农户与市场的交易成本,从而能有效的改善农业的微观经济基础,进而促进中国农业的健康发展的态势。
2、提供多种服务:
在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农民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信息、技术和资金的严重匮乏。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单个农户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往往不能提供全面的和到位的帮助,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则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3、提供混合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的社会产品。农村的公共产品包括两类,一是纯公共产品、二是混合公共产品,通过提供各类混合公共产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为农业再生产提供必需的外部条件,促进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等。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产生原因:
一、社会分工与生产专业化:
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农业生产越专业化、商品化,就越要求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或联合。如果农业生产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各个农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除了满足自给性需求外,彼此之间才有合作的必要。
二、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农业:
市场经济的发展,把众多的农户推向市场,而市场则由经济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诱导资源配置。分散的农户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风险骤增;农业还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产业,单家独户无力抗御自然灾害。为了减少和避免市场与自然所带来的风险,农民迫切需要合作制。
三、易腐性和农业资产的专用性:
大部分农产品具有易腐性,特别是蔬菜、水果、畜产品等,这些产品一旦成熟或采摘以后,如果不进行储存或加工,就必须马上卖掉,否则就会腐烂,农户会因此蒙受损失。因而农户自然会有合作的愿望,以解决农产品不耐储存的难题。
四、小规模经营的农户:
一般来说,农户的经营规模比较狭小,单独采购生产资料难以获得价格优惠和运输上的经济,单独出售农产品也难以卖得好价钱。在生产中单独使用某些大型农业机械或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也可能变得不经济。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寻求规模经济。
五、相伴而生: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农业合作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的扩张是农业合作制产生的土壤,而农业合作制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为它的进一步协调发展起推动作用。维持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要素市场的稳定与均衡,改善农民的社会与经济地位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