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苗木百科>白蜡是以什么为原料制成的?

白蜡是以什么为原料制成的?

来源:www.lps114.com.cn   时间:2021-10-31 18:35   点击:3549   编辑:niming   手机版

  白蜡是由白蜡虫雄虫分泌的蜡质、经加工而成的它具有熔点高(81-85℃)性能稳定、不溶于水、能防潮、防腐、防锈、润滑、着光等特点,是国防工业、机械制造、纺织印染、造纸、医药和文化用品等方面的重要原料,也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颇有声誉。  白蜡属世界珍稀特产,因只产于中国,被称为“中国蜡”,又因80%产于四川而称为“川蜡”。峨眉白蜡起源于隋唐时期,起初除药用外,还被用以制成蜡烛照明。峨眉山市素有“白蜡之乡”之称,因其质量特佳,曾远销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被世界各国人民视为珍品,并列为国内白蜡评级标准。目前,峨眉山市川主、绥山、黄湾等镇乡主产白蜡,共有蜡树、女贞树3万多亩。

  白蜡因仅产于我国,所以外国人称之为“中国蜡”。我国的白蜡在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出口。由于白蜡是工业不可缸少的重要原料,世界各国把白蜡视为珍品,峨眉米心蜡以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和优良的品质——纯净洁白、熔点高、凝结力强、硬度大、光亮好、无异味、理化性质稳定,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军工、电子、食品、医药等制造行业。在亚、欧、美和非洲的市场上十分紧俏,被各国誉为“蜡虫之王”。  据重庆海关记载:1891-1935年,我国每年出口的白蜡达350-850吨,价值白银100余万两。解放后白蜡因用途扩大和产量有限,国家把白蜡列为二类商品,实行计划管理、统购统销、计划调拨和限制出口。建国50年来,四川出口白蜡最高记录是1957年的242.5吨,最低是1983年仅0.25吨。1985年前每出口1吨白蜡可换回钢材9.3吨或化肥34.5吨、小麦15吨、食糖9吨。可以说,白蜡出口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作出了显著贡献的。  由于白蜡为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无毒、副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引起外国人的极大关注,日本耗资200多万元人民币同中国林科院合作在云南昆明和四川省峨眉进行蜡虫、白蜡生产科研,并在北京办厂研制新产品达5年之久。近年,巴西、马来西亚等国也在互联网上长时间求购中国蜡。国内多家外贸出口单位要求大批量出口并作国外总代理,但因产量有限等诸多原因不敢签约。我市白蜡研究所于去年精加工1吨白蜡出口,备受外商赞赏。  白蜡是仪陇县农村副业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人民称它是农家致富的白色“三宝”(棉花、蚕茧、白蜡)之一。  仪陇生产白蜡始于明未,其生产发展情况,到晚清、民国时期才有简略记载。1871年(同治十年)《仪陇县志》云:“蜡树枝叶状类冬青,四时不调,五月开花,邑人买虫于市,遍挂树,虫酿为蜡”;1929年(民国十八年)《仪陇县志》云:“蜡虫,邑人有购云南大山虫种栓树,酿成白蜡,获利甚厚,以土门为最”;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仪陇县志》云:“尤以白蜡为本县土特产品,每公斤虫产蜡五市斤,总产八百二十五万担”。当时,全系农民自带钱物(棉纱、白布)去云南昭通地区和省内广安县花桥区、蓬安县周口等地买回虫种,用以挂树产蜡。  解放后,中共仪陇县委、仪陇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白蜡升产,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挥优势、集中成片发展的方针,作出规划,订出措施。通过主管业务部门(土产公司、县供销社)的努力,取得了成就。  建立技术会伍 县、区、乡配备了多种经营干部72人,其中4人是省土产公司委托四川大学在峨眉先3培训的虫、蜡生产专职人员;在农民中培训了不脱产的虫、蜡生产技术人员978名。他们通力合作,为发展白蜡生产发挥了各自的才能。  创新育苗、用树技术 在育苗上,改干籽育苗为鲜籽育苗,成活率高,生产成苗快,当年育苗次年即可移栽。原来用干籽育苗则是头年育苗需三年才能移栽。全县三十多年采集蜡树籽4.5万余斤,陆续育苗新栽700万株,超过1949年400万株一半以上。在用树上,解放前采取“来三去四”(头年栓小山虫、二年栓大山虫、三年又栓小山虫,四年切兜去掉老树)的用树办法,采取多培壮嫩枝,使蜡树年年都可放蜡。这一技术,是土产公司干部刘远震同复兴区供销社干部许延鹏于1976年在新场公社团结九队(今碑垭乡桅房树九组)试验成功的。  培育出杂交蜡虫种 提高白蜡产量的关键是蜡虫质量。仪陇总结出三句话:“树是基础,虫是关键,蜡是目的。”解放前蜡虫种全靠从外地购进,流传着“蜡虫是天虫,生在云南,死在四川,命中注定”的民谚。为了突破这个难关,1964年土产工2司派专职干部刘远震去复兴区双河公社长青大队二队(今双胜乡长青村二组)与蜡农阳忠杰(已故)一起进行培育蜡虫的试验工作,共用种421斤,育出蜡虫660`4斤。当时县委副书记刘庆怀专门带领区、社党委书记到该队参观仪陇第一代自产蜡虫,并学习了拴虫上树、采收蜡花、摘虫下树、摊养护理等工序的操作技术,县委还批转了阳忠杰的现场发言印发给全县产蜡公社学习。1973年,县土产公司生产股长刘远震同志、生产队技术员姜开贵在南图公社跃进五队(今南图乡龙泉村五组)试点进行蜡虫繁殖杂交试验。用广安虫两包(计6斤)取其 虫作母本,云南虫一包(计3斤)取其雄虫作父本,将其孵化后挂放在105株蜡树上,培育出“杂交蜡虫”种185斤,单产20.5斤,价值647.50元,除去成本40元,为该队获利607.50元。该队用此虫种30斤挂蜡,产白蜡75斤,单产2.5斤,收入356.25元,除去成本纯收入325.00元。两项纯收入932.50元,群众十分满意。  仪陇的“杂交蜡虫”种子,经省白蜡虫营山科研点测定,每斤有虫粒1332颗,每颗虫含 12040粒,是杂交蜡虫的优势。杂交蜡虫种子,已为全国推广。1978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农业科学技术丛书》即《白蜡虫的养殖利用》第75页,对仪陇杂交虫种的优势又作了充分肯定。  在培育“杂交蜡虫”种子中,还找到了防治外界虫害提高健虫率的方法 即在蜡虫生长期,于三、四月用二二三农要药一比二百倍溶液喷虫树上,驱杀外界虫害,主要是防治“蜡蚧长角象”(俗名铁牯牛,形如碗豆虫,专在蜡虫吊蜜期食蜜产 ,寄生繁殖其后代,是危害蜡虫生产的主要天敌)虫害。此法经西南农学院植保系王辅教授、四川大学生物系吴教授试验论证:仪陇县用二二三农药在蜡虫吊蜜期,每十天一次喷于虫树,驱避其他害虫,是保护蜡虫正常生长,提高质量的有效芳法(1975年全省白蜡会议决定)。这种方法已是全省认定推广的科学培育蜡虫的方法之一。  仪陇自产蜡虫种子的实践证明,县境许多地区都适宜于虫种的培育。1979年,立山区产3000余斤,新华区产5000余禁,悦来区产2000余斤,新场公社产10050斤,凤仪公社产2000余斤。这年,县委书记王春林同志组织了全县区、社党委书记,参观了新场公社团结九队的蜡虫势。全县自产 蜡虫种至1984年止,总计199400斤为农民节约生产成本69万余元。  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原料,开扩了农村富源 35年中,仪陇输出白蜡143万斤,总值815万元,除去成本400多万元,挂蜡队(户)获利均在一倍以上。1979年至1981年,三年连续高产,年均产蜡116666斤,比1949年的42000斤高1`77倍;其中1979年产136500斤,比1949年高2`25倍;三年蝉联全国产蜡县之冠。由于白蜡量高质好,1981年至1983年,全省的三次白蜡会议上,都给仪陇土产公司发奖壮表扬,还发了扶持金共计24000元。这些扶持金均先后发放到了全县产虫、蜡的区、社。  全县产白蜡地区,1949年只有18个乡,1984年已扩大到58个乡:观紫区4个乡,日兴区6个乡,马鞍区6个乡,柳垭区4个乡,立山区6个乡,大云区6个乡,永乐区4个乡,复兴区7个乡,新政区4个乡,土门区4个乡。这些乡的白蜡生产,起步有先后,处在发展之中,年产量悬殊大,有的可产万斤以上,有的只能产几百至千斤,也有产几十斤的。  白蜡具有熔点高、稳定性强、能防潮、防腐、防绣和润滑着光等特点,是工业、农业、医药、文化、教育等方面用作防潮剂、防绣剂、润滑剂、愈合剂、着光剂和制造模型的重要材料。世界各国视为珍品,供不应求。中国白蜡产量居世界首位,四川白蜡被国际誉称为“川蜡”,争相觅买,价格不断上升。以每斤计:民国时期至50年代初,折合现值1.80元至2.40元,1962年后的几年上升至2.80元至3.20元,1971年至1984年上升到4.50元至12元多。  仪陇白蜡于1982年经南充地区土产站化验检查,在色泽及外观、硬度及断面、气味、熔点、酸值、皂化值、碘值、苯不熔物等8个方面均符合标准。行销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河北、山东、陕西、辽宁、成都、重庆等20多个省(市),深受用户欢迎。特别是全省白蜡丰收的1980年,省外用户来川购白蜡,首先提出要买仪陇白蜡。  ***小松博客搜集整理、转载请注明***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评论
    共 0 条评论
本站所发布的全部内容源于互联网搬运,仅限于小范围内传播学习和文献参考,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qq:2850716282@qq.com
山茶油 滇ICP备2021006107号-532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