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茶油种植>请问南宁哪里收购八角茴香油呀?

请问南宁哪里收购八角茴香油呀?

来源:www.lps114.com.cn   时间:2024-10-21 21:42   点击:14   编辑:niming   手机版

崇左市特产除了甘蔗还有这些: 苦丁茶 主产在大新、天等两县,又称万承苦丁茶、万承富丁茶,因原产于万承县苦丁乡(今大新县龙门乡苦丁村)而得名。苦丁茶以其独特的饮用药用价值和悠久历史而驰名国内外。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述:“茶苦味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水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借火气而升散”。苦丁茶制成饮料则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饮料。苦丁茶销往南宁、港澳、新加坡等地,饮誉国内外。 茶叶 主要分布在龙州县内的广西农垦茶叶研究所、先锋农场、龙北农场、北耀农场和龙州镇东方红农场等,共有投产茶园面积1.7万亩,年产茶叶3000多吨,占广西茶叶产量的20%。各场(所)均有茶叶加工厂,通过精选原料经精细加工而成为绿茶。龙州绿茶汤色清澈,清香味酵,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赞誉,产品畅销区内外,远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天等指天椒 天等指天椒是在天等县特定的土质和气候条件下种植的名优辣椒。该椒果小朝天,肉厚,色泽鲜红,辣味十足,醇香浓郁,品质独特。鲜椒可直接作为调味品食用,也可加工腌制成辣椒酱、酸甜辣椒罐头等产品,还可以提取制成辣红素、辣椒素精品。干椒粉碎后,可作调味品食用,也可以提取制成干椒粉商品。 香蕉 香蕉有润肺、滑肠、解酒、降血压作用。主要分布于崇左市江州区、扶绥县、龙州县、宁明县等地。很多农民靠种植香蕉走上了富裕路。 西瓜 据清代光绪六年(1880年)《新宁州志》记载,扶绥110多年前已种有西瓜,但数量较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扶绥县西瓜种植逐年增多。同时,不断从外地引进新品种,计有马令瓜、黑皮瓜、花皮瓜等优良品种。 红瓜子 扶绥县种植红瓜子始于清末民初。根据民国《广西年鉴》记载,1933年,扶南同正(今扶绥)种植红瓜子约1.7万亩,总产达27万多公斤。其中以扶南县红瓜子较为出名。 江州区红瓜子粒大,子饱满,色泽鲜红,仁洁白,油质好,味道清香可口。由于江州区红瓜子质优、量多,在区内外、国内外享有盛誉。 板包香糯 主要产于东门镇南部山区的板包村,以品质纯正,香味绵长,柔软可口而著称。主产地板包村属十万大山余脉,气候阴凉,长年泉水不断,十分有利于香糯的种植,板包香糯正是利用山泉低温灌溉浸泡培育而成的。 姑辽茶 因其有健胃、止泻、助消化、提神的功效,曾是清代贡品。原产于十万大山余脉的东门镇六头村姑辽屯,目前在东门镇六头村、板包村等自然条件相近的村屯均有种植。 那峨香姜 旧称“同正姜”,主要产于扶绥县中东镇旧县村那峨屯,其形细长,以其肉实、味香醇、质脆、去腥力强著称。 大蒜 扶绥县农村自明清以来就有种植大蒜的习惯,以龙头、扶南、昌平等乡的部分村屯种植大蒜为最多。 黄豆、黑豆 崇左市江州区农民历来喜欢种植黄豆、黑豆。早在民国时期,每年11月份,崇善的太平、公益、驮柏、漱湍、驮卢等左江沿岸的黄豆、黑豆就地装船经水路运往南宁、梧州、广州等地。在当地用黑豆制作的“壶关豆豉”畅销东南亚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州区黄豆、黑豆生产有了发展。 木薯淀粉和木薯蚕 江州区种植木薯在明清时代就有记载。建国后,木薯由原来的粮食作物逐渐变为经济作物,用做工业原料,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茴油 茴油是利用八角树鲜叶经蒸汽蒸馏而得。早在民国时期,龙茗县(今日天等县龙茗、福新、上映等乡镇一带)的茴油已畅销英、美、法、德、日等国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一定声誉。由于龙茗的八角树鲜叶含油量较高,至今仍畅销世界。 生姜和荞头 天等县把荷、上映和龙茗等乡镇历来有种植生姜和荞头的习惯。天等生姜除了供应本地市场外,还加工成干姜片,产品远销区内外各地。荞头经加工制成酸荞头,远销省内外。 大肉姜 天等大肉姜是广西名优的传统产品之一,由于其姜块肥大,肉质细嫩、品味香辣而在区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菠萝 主要分布在江州、宁明、扶绥等区(县)。菠萝除少数鲜食外,主要用于加工罐头和脱水菠萝,深受消费者欢迎。 猫豆 猫豆主产区分布在天等县,是天等县传统的土特农产品,目前已在该县广泛种植。猫豆除可作菜肴食用外,还可作为生产左旋多巴系列产品的原料,被广泛用于医药工业上。 龙眼 龙眼是亚热带优良果品,又是名贵滋补药品。龙眼可以鲜食,也可经过加工烘干后制成桂圆肉,营养价值很高。 大新县素有龙眼之乡的美称,种植龙眼树历史悠久,据记载已有1000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评论
    共 0 条评论
本站所发布的全部内容源于互联网搬运,仅限于小范围内传播学习和文献参考,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qq:2850716282@qq.com
山茶油 滇ICP备2021006107号-532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