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样榨取菜油食用?
古人怎样榨取菜油食用?
古时期,我国古人就已开始食用油类食品,不仅如此,据古书记录,不同季节还须使用不同的油。春天用牛油煎小羊、乳猪;夏天用狗油煎野鸡和鱼干;秋天用猪油煎小牛和小鹿;冬天则用羊油煎鲜鱼和大雁,这时吃的油是动物油。
汉代以后,开始出现植物油,但不能食用,只用来制绢布,直到宋代,才开始有食用植物油的纪录,有麻油、豆油、菜油、茶油等。。。。
早时烹饪都用这种提取的荤油。提取方法,按《齐民要术》的记载,乃“猪肪取脂。”也就是炒。把动物的油脂剥下来切成块炒,炼出膏再凝而为脂。
早在周代,脂膏的使用,一种是放入膏油煮肉,一种是用膏油涂抹以后将食物放在火上烤,还有一种就是直接用膏油炸食品。《续晋阳秋》记:“桓灵宝好蓄法书名画。客至,曾出而观。客食寒具,油污其画,后遂不设寒具。”当时的寒具,就是用膏油炸的面食。
使用相当长时间的动物油后,因为榨油技术的诞生,才始有素油。素油的提炼,大约始于汉。刘熙《释名》有“柰油,捣实和以涂缯上,燥而发之形似油也。杏油亦如之。”柰是果木,也就是林檎的一种,也称“花红”和“沙果”。缯是当时丝织物的总称,古谓之“帛”,汉谓之“缯”。将沙果和杏捣烂搅和后涂在丝织物上,待干后好像是油一样,其实并非真正的油。按《天中记》中说法,早时的素油是从“乌臼”中提炼出来的:“荆州有树,名乌臼,其实如胡麻子,〔左提手右一寿字〕其汁,可为脂,其味亦如猪脂。”“乌臼”,实际为“乌桕”,落叶乔木,有种子,外面包白色蜡质。种壳和仁确实都可榨油,但榨出的油现在都只能作工业原料。
我是湖北荆州市监利县人想养殖蚯蚓,请教这方面知识.
你可以找下面这2个人联系:
1公司名称: 湖北黄鳝蚯蚓养殖基地
联系地址: 湖北 仙桃市 胜利路
联 系 人: 夏爱军 先生 (湖北黄鳝蚯蚓养殖基地 总经理)
固定电话: 86-7
传 真: 86-
邮 编: 433000
2四川简阳市(西门)大众养殖公司 王太新
邮编:641400 咨询电话: 7017524
一、饲养蚯蚓的方法
1.饲料块养殖法。用约30厘米见方的玻璃箱作饲育箱,箱底铺土10厘米,土上铺5厘米厚浸过水的稻草,放入200条幼蚯蚓,温度保持25℃,将10块直径 1~3厘米的块状饲料分放在箱内。此法省工省料,便于分离幼体。
2.箱式养殖法。做一个约4平方米的养殖槽,槽内有隔板,隔板可插入养殖箱,箱底部有排水孔,箱内铺饲料,放入蚯蚓。槽内设洒水装置、通气孔等。用此种方式养殖蚯蚓,大约3.3平方米的养殖槽可繁殖10万条。
3.塑料大棚养殖法。适用 于冬季室外养殖。棚高2.4米,长15~20米。塑料棚拱形,棚内地面还可种植蔬菜类。塑料大棚养殖蚯蚓既可安全过冬,又可大量增殖。
4.土温床养殖法。冬季饲养可以用此法。土温床斜面向南,床内表土下4厘米处铺20厘米厚的马粪,用脚踩实,使之增温。床面盖玻璃或双层蓝色塑料薄膜,吸取阳光保温。过夜时,床面加草帘。
5.桑田养殖法。桑田行距一般1.3米左右,中间开一条宽35厘米、深15~20厘米的槽沟,下铺饵料,用泥土覆盖,泼水保持湿润,放上种蚓。此法的优点是既可饲养蚯蚓,又可增产桑叶,较适应于青蚯蚓的养殖。
6.青饲料地、玉米地或菜地养殖法。此法也适于青蚯蚓饲养。方法是在地的周围挖排水沟,地内按行距35厘米种植作物,在行距中心开15~20厘米宽、15~20厘米深的槽沟,铺下饵料,然后盖土,土壤浇水保持湿润,放上种蚓即可。
7.肥堆养殖法。把饵料堆成长3~10米、高0.5米的长方体,或直径5米、高0.5米的圆坛体,泼水保持一定湿度,放上种蚓,即可饲养。此法在田头、场边、房前屋后等空闲地,均可利用。
二、注意事项:
1.蚯蚓养殖场地,要求排水良好,能防止水浸、雨淋。2.场地没有噪音、烟气、煤气、烟尘,离使用农药的田地远些,通风良好,空气新鲜,无直射阳光。3.养殖棚舍四季温度应保持在 5~35℃的范围内。要保持适当的湿度,可用喷水法浇水调整温湿度。4.养殖密度要合理。一般一月龄的幼蚓每平方米放养4万条左右,以繁殖为目的的成蚓每平方米放养2 000~4 000条。5.饵料要疏松,做到细、熟、烂,防止饵料过干、营养差、发酵不彻底。饵料的搭配要粗细结合,以增加饵床的通透性。6 .要防止蚯蚓逃跑,防御蛆、蚂蚁、老鼠、蛤蟆等天敌侵袭,及时收取成蚓、扩充殖床,避免死亡。蚯蚓以植物残体为食,食量大,日食量约为自身体重。凡无毒的天然有机质经发酵,均可作为蚯蚓的人工饲料。如马、牛、猪、鸡、鸭等的粪便,淡水鱼的下脚料,木屑、稻草、玉米茎、烂水果、西瓜皮、菜边、树叶、杂草等腐植物质。干的牲畜粪便必须经过破碎,鲜的要稀释后发酵,植物茎叶要切碎后发酵。发酵的方法是把饵料加水拌和后堆积起来,堆要松散,横断面为梯形或三角形,高1米左右,约2~3星期,饵料变褐,无异昧、松散,即已腐熟,便可使用。饵料用量以蚯蚓的重量为准,如成蚓每条体重0.4克,1万条每天可喂4千克。饲喂时间,以蚯蚓粪回收后为好,夏喂早晚,冬喂中午,春秋昼夜都可以饲喂。投放饵料,在养殖床少的情况下,可直接投料,但此法床底水分多,蚯蚓卵不易孵化。可新设饵床在原养殖床的下面或一侧,让蚯蚓自动从原养殖床进入新饵床食饵。
三、养殖种源
试养者可从腐殖质多、肥沃、用粪便、本屑、稻草、茶叶、烂水果等配制成混合发酵堆,从比较适合蚯蚓生活、蚯蚓经常出没的潮湿的地方诱集蚯蚓,然后原堆养育,或在第二天天亮前拾取;或在大水、大雨后及时捕捉蚯蚓;从养殖蚯蚓致富户和养殖场购买。蚯蚓头退化,无眼,适应穴居,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繁殖,故其繁殖比较容易,繁殖率很高。蚯蚓的繁殖,除了选择优良品种外,还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保持棚舍温度15~20℃,保证通气性良好和适当的湿度,按每平方米2 000~4 000条放养成蚓,可使蚯蚓全年交配产卵,进一步提高蚯蚓的繁殖力。幼蚓形似白线,幼嫩、体弱,但新陈代谢旺盛,故在比较合适的生态条件下成活率高,不需要特别的人工照顾。
四、野生蚯蚓的采收加工
野生蚯蚓在7~9月间采收。 一般用鲜辣蓼草捣烂,或茶油饼泡水,灌入蚯蚓多的地方,趁它窜出地面时,收捕加工成地龙干。场养蚯蚓和粪土的分离,可采用网眼分离法,即利用蚯蚓怕光怕热的特点,把网放在饲养床的下面或上面,用光或热处理,迫使蚯蚓通过网眼分开,先用小眼网让小蚯蚓通过,再用大眼网让大蚯蚓通过,达到分离的目的。也可用翻倒木箱收集法,即当殖床内蚯蚓的体重大多达0.4~0.5克时,把饲养箱放在阳光或灯光下,蚯蚓即往下钻,翻倒箱子,蚯蚓便在上面,就可用手捡取,更加简单。捕集蚯蚓后,欲加工地龙干,可先拌稻草或草木灰,用温水浸泡,洗去体外粘膜,后用锥子把蚯蚓一头钉在板上,再用小刀或薄竹片破肚,也可用手抓住其一头剖腹,洗净体内泥沙等物,晒干或馏干即可。蚯蚓粉的制作方法是:把蚯蚓用清水洗净,盛在菜篮子里,浸入盛有开水的容器内。 为了使蚯蚓烫得均匀,要不断摇动菜篮,大约4~5分钟就可以把蚯蚓烫死、烫熟,注意时间不要过长。烫完后,抓紧时间晒干、敲碎、磨粉、过筛,一直到全部磨细为止。蚯蚓粉比面粉略粗些,一般2.5千克蚯蚓磨0.5千克蚯蚓粉。
亦称钓鱼虫(angleworm)。陆正蚓(Lumbricusterrestris)JohnMarkham
环节动物门(Annelida)寡毛纲(Oligochaeta)陆生动物,1,800馀种,尤指正蚓属(Lumbricus)的种。在美国有17个本地种及13个从欧洲引进的种,其中陆正蚓(L.terrestris)最为常见。蚯蚓几乎见於世界各地所有湿度合适并含足够有机物质的土壤。一种澳大利亚蚯蚓可长达3.3公尺(约11呎)。陆正蚓长约25公分(10吋),浅红褐色,之所以带浅红色,是因为血中含血红素。某些蚯蚓(如原产英国的浅黄绿并唇蚓〔Allolobophorachlorotica〕)为绿色。
蚯蚓的躯体分为多数体节(陆正蚓多达150节)。某些内脏器官(如排泄器官)见於每一体节。第32∼37节稍粗,无节间沟,色稍浅,在生殖季节能分泌黏稠物质,形成蚓茧,包裹排出的卵。蚯蚓躯体前后两端渐细,尾端稍钝。蚯蚓无视觉及听觉器官,但能感受光线及震动。以土壤中腐烂的生物体为食,进食同时吞下大量土壤、沙及微小的石屑。据估计,蚯蚓每日的进食量及排遗量与其体重相等。
蚯蚓为雌雄同体,但需行异体受精。交配时两条蚯蚓互抱,并分泌黏液使双方的腹面黏住,各排出精子输入对方受精囊内。交配后两个个体分开,形成蚓茧,蚯蚓自蚓茧向后退出,茧前移至第14体节时成熟的卵落入,经过第9∼10体节时,受精囊内来自对方的精子逸出,使蚓茧中的卵受精。交配后24小时,蚓茧从蚯蚓的头端脱出,留在土壤中。通常於2∼4周后形似成体后微小的幼体自蚓茧钻出。60∼90天后性成熟,约一年后发育完成。
蚯蚓一般留在土壤表层,但於气候乾旱时或冬季可钻入2公尺(7呎)深处。有一个亚洲种於暴雨后能爬树以防淹溺。蚯蚓为多种鸟兽的食物,又间接为人类提供食物,疏松土壤利於通气和排水,将有机物质拖入所挖洞穴使加速分解,从而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蚯蚓又可作为鱼饵,故俗称钓鱼虫。
蚯蚓为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腐败有机物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世界的蚯蚓约有 2500多种,我国已记录229种。环毛属(Pheretima),广种类多,我国有200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