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锅内的油,表面温度高还是下面温度高?
一、油锅内的油,表面温度高还是下面温度高?
一般来说油温都用“成”来表示,一成油温约为23℃左右,常用的油温可分为3类:温油锅,俗称三四成热,温度为90℃至130℃,一般油面情况为无青烟,无响声,油面较平静,当原料下锅时,原料周围出现少量气泡。热油锅,俗称五六成热,温度为130℃至170℃,油面情况为微有青烟,油从四周向中间翻动,当原料下锅时,原料周围出现大量气泡,无爆声。旺油锅,俗称七八成热,温度为170℃至230℃,油面情况为有青烟大量上升,油面较平静,用手勺搅动时有响声,当原料下锅时,出现大量气泡并带有轻微的爆炸声。
二、中式菜肴爆炒时,油温一般是多少?
冷油温:油温约一二成热,锅中油面平静。适用油酥花生、油酥腰果等菜肴的烹制。原料下锅时无反应。
低油温:油温三四成热,油面平静,面上有少许泡沫,略有响声,无青烟。适用于干熘,也适用干料涨发,有保鲜嫩、除水分的作用。
中油温:油温五六成热,油面泡沫基本消失,搅动时有响声,有少量的青烟从锅四周向锅中间翻动,适用于炒、炝、炸等烹制方法。具有酥皮增香,使原料不易碎烂的作用。下料后,水分明显蒸发,蛋白质凝固加快。
高油温:油温七八成热,油面平静,搅动时有响声,冒青烟。适用于爆和重油炸等方法。具有脆皮和凝结原料表面,使原料不易碎烂的作用。下料时见水即爆,水分蒸发迅速,原料容易脆化。
掌握好油温,还须根据火力大小、原料性质以及投料的多少来决定:
1、用旺火加热,原料下锅时油温应低一些,因为旺火可使油温迅速升高。如果火力旺,油温高时下入原料,极易导致原料粘结、外焦内生。
2、用中火加热,原料下锅时油温应高一些,因为中火加热,油温上升较慢。如果在火力不旺、油温低的情况下投入原料,则油温会迅速下降,造成原料脱浆、脱糊。
3、应视投放原料的多少而决定油温,投放原料量大,油温应高一些,因原料本身的温度会使油温下降,投量越大,油温下降的幅度越大,且回升较慢,故应在油温较高时下入原料。反之,原料量较少,下锅时油温可低一些。
4、要根据原料的老嫩和形状的大小来决定油温。质地细嫩,形状较小的原料,下锅时油温应低一些,反之,油温则应高一些。
当然,掌握好油温必须综合考虑,灵活掌握,视各种条件合理地控制油温,这样才能烹制出合格的菜肴来。
炒菜时油温不宜太高以八成热为佳,油温过高会产生一种叫“丙烯醛”的有害气体,是油烟的主要成分,还会产生大量易致癌的过氧化物。油锅一至二成热(30度~60度)三至四成热(90~120)五至六成热(150~180)七至八成热(210~240)九成热(270)
三、怎样才可以很好的掌握油温?
掌握油温
掌握油温必须注意火力大小, 原料性质和下料时间及投放量三个方面.具体方法是:
一, 旺火下料少,油温稍低一些;在慢火时,油温要高一点,否则,原料
易脱浆,脱糊.如过油时油温过高,可将锅端离火口或加冷油.
二,投料量大的,下锅时油温应略高一点.
三,还要根据原料质地老嫩和形状大小,灵活掌握.
四、炒菜时多少油温最好?
烹调用的油不外是动物油和植物油,它们都是甘油和脂肪酸组成。植物油的溶点都低于37℃,动物油的溶点一般在45-50℃。当油温高达200℃以上时,其中的甘油就会分解,产生出一种叫“丙烯醛”的气体--油烟的主要成分。
“丙烯醛”是一种对人体呼吸道、消化道和眼睛有害的刺激性物质,能引起流泪、呛咳、厌食、头晕等症状。另外,由于“丙烯醛”的生成,还会使油产生大量的过氧化物,是一种致癌的有害物质。因此,炒菜时应将油烧到八成热为宜。
油温低点好,100多度即可,但很难控制.所以在不妨碍杀灭微生物的条件下,鲜菜热油快炒还能使蔬菜中的维生素损失较少,其中维生素C可保留60%- 70%,核黄素的胡萝卜素保留更多。
五、油温怎么控制学厨师的
通过调剂火力来控制油温啊。或者也可以用锅子的远近距离来调整。但是后者比较累。油靠对流作用传递热量,油能达到的最高温度比水高得多,炸、油泡用的油,油量大,需从油受热后在锅中的状态与变化来判断油温的高低